一、学科基本情况 交通运输工程(0823)一级学科学术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批, 2017年和2024年通过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 现有专任导师 29 人(不含校外兼职导师),形成了年龄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其中,45岁以下的比例占65.5%,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占 93.1%,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骨干教师23人;获得外单位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约占91.7%;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占83.3%。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兴辽计划”领军人才、辽宁省特聘教授、辽宁省优秀教师、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等多人次。“现有省级研究生教育培养基地2个、院级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 近5年,本学科科研总经费2389.73万元,其中省部级以上纵向经费611.52万元(占总经费比例25.59%),横向经费1633.36万元(占总经费比例68.35%),29名老师人均科研经费约82.40万元(年均16.48万元/人)。学生参与的导师纵向项目75项,横向111项。授权发明专利28项,实用新型专46项,软件著作权76项。出版著作13部。发表学术论文220余篇,其中SCI60篇,EI68篇,中文核心81篇。 二、学科方向与优势特色
结合国家“交通强国”战略需求和“一带一路”发展建设,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以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原道路与铁道工程)为核心,以交通信息与控制工程(原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为两翼的学科建设体系。交通基础设施工程主要研究交通基础设施结构与材料设计、养护理论与技术,轨道结构设计理论与服役性能等。交通信息与控制工程主要研究交通系统控制理论与方法,智能交通技术,交通系统仿真等。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主要研究交通运输系统发展战略与宏观决策、规划与设计等。重点培养交通运输相关领域的规划、设计、施工、科研等方面的研究应用型高层次人才。 三、人才培养目标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面向国家发展需求、交通运输行业和东北区域特色,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的、具备解决综合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并能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实践兼备复合型高层次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紧紧围绕“一流学科”建设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推进“课堂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工作模式,实现“一班一师一友”三全育人模式,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爱国思想的高层次人才。 四、生源与培养情况 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生源充足,生源质量稳定,研究生报考率和录取率为 2.85:1,考生本科专业为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土木工程、交通工程、物流工程、测绘工程等。 学科形成了“学习-科研-实践-成果”四位一体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采用“开放式”、“自主式”和“互动式”授课方式,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加强导师第一责任人制度,引入多方资源,形成指导“合力”,加强人才培养的质量。推动教育、科技、人才协同融合发展。 五、国内外影响 学科高度重视与国内外高水平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学习、交流、合作,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国际化视野。学科与美国迈阿密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日本熊本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开展了高水平的科技合作。并与辽宁省交通运输厅,辽宁省交通投资集团等单位保持长期合作关系,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